2021-12-17 15:24 中国电子报、电子信息产业网
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定义雷军或小米的2021年,非“造车”莫属。
近期,一系列看似微小的举动再次把“雷军”、“小米”与“造车”这三个词语连在了一起。12月15日早间,“雷军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”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,也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。很多人猜测,这是雷军在释放专注造车的信号。
专注造车:雷军的最后一战
造车显然是雷军当下最专注的事。
今年3月,雷军立下坚决造车的“铮铮誓言”。当时,蔚来汽车深莞区域总经理刘晓亮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:“在泥泞的马拉松赛道上,欢迎和祝福小米汽车。”
智能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,而且产业链很长的产业,要比消费电子领域更复杂。
但对于小米这样的“新汽车人”来说,如何与主机厂协作办公、平衡双方利益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面对造车这条“泥泞而漫长”的赛道,雷军希望把研发和生产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所以小米放弃一直以来的代工模式,选择自建工厂,从“轻资产公司”变为重资产公司。
11月27日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)官方发布官方消息,小米汽车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。双方协议显示,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、研发总部都将会在北京经开区建设,同时小米汽车也将会在北京自建工厂,将会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,其中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分别为15万辆。根据规划,小米汽车将会在2024年实现首款车下线并量产。
公开资料显示,作为小米智能工厂的大本营,北京经开区也是北京汽车工业的重要基地。今年前三季度,北京经开区的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产值为1466亿元,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%。这一区域内拥有北京奔驰,北汽新能源等整车企业,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同时,这一地区还是北京市主要的自动驾驶示范区,对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
或许正是上述原因促成了雷军最后的决定。
退出关联业务:对“造车”的关注升级
事实上,在与北京经开区签约、决定自建工厂之前,雷军已经做了很多工作。这些工作包括实地考察,应该也包括该怎么造车,造车这步棋下一步该怎么走的种种规划。
根据之前陆续发布的新闻报道,雷军曾先后拜访了长安、上汽、东风、广汽、上汽通用五菱、长城等多家车企,还出现在了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。
11月18日,小米第二家汽车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人雷军,注册资本10亿元,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,经营范围覆盖新能源车整车制造;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;智能车载设备制造;锂离子电池制造;销售汽车、汽车零配件和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等。
近期,雷军陆续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董事席位。进入到12月份,雷军的“退出动作”更为频繁。
天眼查APP上的信息显示,今年12月以来,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、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。这些公司包括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、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、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、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。
不久前,雷军还退出了小米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、执行董事兼总经理,该公司也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。
小米汽车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并实现量产。面对这样急迫的时间节点,一向专注于某件事的雷军,似乎没有理由再为除造车以外的业务分心分神。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,所以小米不得不争。
“专注”如斯,雷军也不敢保证小米一定能在智能汽车领域胜出。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的造车进程正在加速推进,阿里、华为、苹果等ICT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博弈同样激战正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