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镇青年婚恋观:88%的人选择为爱结婚 93%的人认为婚前彩礼必须安排

2019-11-01 10:01      未来科技范 张影


  【未来科技范 报道】11月1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小镇青年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,无论是他们的衣食住行,还是休闲娱乐,都是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。11月1日,由国内著名婚恋交友平台“百合佳缘集团”与“趣头条”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国内首份《小镇青年婚恋观报告》正式发布。此次报告以问卷形式通过趣头条平台收集了近4000份小镇青年及其父母群体的有效样本,覆盖全国27个省、自治区,以年龄为20-40岁,生活在三线及以下城市、乡镇的人群为主,还原了“小镇青年”们最真实的婚恋观。小镇青年对待婚恋这件事显得浪漫且直接,他们相信爱情,88%的人选择为爱结婚;他们也不避讳谈钱,93%的人认为婚前彩礼必须安排。

  小镇男生最“渴爱” 东北青年最“孤单”

  孤单指数是近年来社会衡量孤单的指标,指的是综合单身人群最近一次孤单情绪发生的比例、时长及程度,计算得出孤单指数, 最高值100,指数越高表示越孤单 。

  相比于大城市,小镇青年的生活相对稳定,生活方式开始趋于单一,社交圈子固定化,这个单身群体不断扩大。报告显示:小镇青年男性的孤单指数为75,明显高于女性的57;26-30岁的单身男女最孤单,而东北地区的孤单指数高居榜首,无论男女指数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。

  

图片1.jpg

  此次发布的《小镇青年婚恋观报告》可以看出,小镇单身男性对“脱单”的渴望程度远高于女性!53%的男性“渴望恋爱”,仅有一成“不渴望”,其中26-35岁期间最迫切。相比之下,女性相对“佛系”:“渴望”的比例仅有22%,44%的女性表示“一般般”,而且随着性随年龄段增长渴望度逐渐降低。同时,91%的男性表示能感受到自己未婚状态的压力,而有同感的女性则比男性低近20个百分点。

  每一位单身男女都期待邂逅自己的人生伴侣,最后走进婚姻殿堂。在他们的心目中,27岁是男性最佳结婚年龄,女性是24岁。然而,实际的情况跟他们的设想有所出入!报告显示,已婚群体的初婚年龄,要比单身们的理想值略低,其中男性为25岁,女性为24岁。这也是造成单身男性压力自26岁起开始陡然增高的重要原因,并且53%的男生和45%的女生认为“年龄增长”是她们婚恋最大的压力!

  性格升为首要因素 弟弟变成“拖油瓶”?

  “房子、车子、票子”等要素,因被网络上过度讨论成为了新时代婚恋的“三大件”,小镇青年们在择偶时更看中对方的是什么?根据《小镇青年婚恋观报告》显示:“性格”才是小镇单身青年们择偶时最看重的因素!随后是“爱好”和“年龄”,而颜值则排在了第四位!在小镇青年们看来,收入、车房等条件并非是首要因素,对学历、地域、户口等要求也没有太在意。

  男女双方对于职业的要求有所差别。在男士看来,希望对方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事业单位公务员是他们的首选;而拥有一技之长的男性则在女性单身群体中更加吃香。

  然而,在家庭背景、成员的选项中,尤以“是否存在兄弟姐妹”这个问题上,男性比女性的接受程度要高。报告显示:小镇青年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对方有姐姐;而对方有弟弟接受程度最低,27%的女性觉得对方有弟弟是个减分项。

  细分来看,独生子女对对象有兄弟姐妹更为敏感,认为不影响的比例远低于非独生子女,其中26%的独生子认为对方拥有弟弟是减分项。在女性角度,认为有弟弟减分的群体明显比其他选项要多,其中独生女群体高达42%,非独生女也占到了25%。

  “她”比“他”更在意对方的过去

  爱他/她,就愿意接受对方的全部?不一定!小镇青年中,有近半数男性能接受对方有离异的婚史,但女性接受的程度更低,仅有两成觉得可以接受。而且,接近3成的女性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一种“纠结”的状态,表示“没有想好”。

  单身青年的学历高低,也表现了对婚史的接受程度。在离异方面,学历与接受的程度呈反比。超过52%的高中及以下的男性单身们接受程度比较高,不介意对方离异,本科及以上为28%;女性单身层面,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只有24%能接受,大学本科及以上仅有7%。

  最后一道,也是最艰难的一道选择题:你愿意接受对方有孩子吗?在这方面,男性的接受程度依旧比女性高。报告显示,52%的男性和37%的女性“不介意”对方有孩子,18%的男性与25%的女性表示“介意”。

  可怜天下父母心

  在找对象这个问题上,父母是单身青年的第一大助力,超过49%的父母表示会为子女介绍对象。从地区上看,“华东父亲”和“东北母亲”最为积极——接近6成比例的父母会替子女寻找对象。只有“华南父母”最潇洒,更多愿意让子女自己主动寻找真爱,只有33%的父母会主动为子女介绍对象。

  在催婚这件事情上,64%男性表示被催婚过,而女性仅有34%被催婚过,远远低于男性。从侧面来看,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,“女性不愁嫁,男性更愁娶”的情况同样纠结着父母的心。在21-25岁年龄段就已有超过5成的单身青年被父母所惦记;26-30岁的青年最让父母操心,超过8成被催过婚。值得一提的是:有过恋爱经历的青年被催婚的比例明显要高于一直单身的青年,男性高达70%,女性为56%。

  对于子女的择偶标准,超过60%的父母与子女的目标一致,都认为性格是择偶的首选,但与子女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的是,其次是年龄和职业。不过,父母之间的关注侧重点,在对方年龄、对方家庭成员结构和对方家庭经济状况也存在看法差异。父亲更关注对方的年龄,母亲对各个方面的“考察”则较为均衡。

  在为子女解决完对象之后,父母还不能放松,还需要替子女考虑结婚的费用。结婚费用的分摊上,明显男方肩上的担子比较重,半数左右父母均认为,结婚费用应该由男方承担大部分,超过三成觉得无所谓。而超过80%的父母愿意为出全力帮忙承担子女的结婚费用,其中最“淡定”的“华南父亲”和最积极的“东北母亲”、“西北母亲”占比最高。

  

7777777701.jpg

  子女迟迟不结婚,父母也只能干着急,因为约50%的父母认为25岁是最理想的成婚年龄。也有4成的父母比较放宽心,只要子女不超过30周岁就稳妥了。虽然父母对子女的择偶有着自己的要求,但还是会愿意了解他们的婚恋观,其中愿意直接沟通就比例就约8成,同时也会借助手机资讯软件、报刊杂志、专业婚恋网站等途径,间接去了解目前的青年人对于婚恋的看法。

 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:截至2018年末,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人口数约为139538万人,男女比例为104.64:100。虽然该比例不断开始下降,但目前男性的数量依然要比女性多出3164万人次。而总体看来,此次《小镇青年婚恋报告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熟悉而又不同的“小镇青年”群体。

  首先,年龄是他们所有压力的源泉,在自己的感知中、身边同学朋友们纷纷脱单和广大父母认知上的界限,造成他们在26岁起,就要背负起“婚恋”的重任,而他们的压力和焦虑也在26岁开始,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。

  其次,随着广大三四线城市教育普及度,尤其是高等教育覆盖率的增加,广大高知青年,尤其是女青年在婚恋中的选择权和主导地位在不断增加和提升。面对广大单身男性时,她们对方性格、年龄、职业、家庭条件都提出了更充分、更全面的考虑和要求。

  最后,父母永远是大家最坚固的依靠,也是在整个“婚恋”过程最焦虑的人群。无论是从催婚、介绍对象到最后结婚花钱都很积极的“东北母亲”;还是任由子女自我选择,到最后甘愿一掷千金的“华南父亲”。在青年们最终脱单的那一刻,最高兴、最开心的,应该也是看到子女幸福的“父母们”。

相关阅读